世紀長河集團

數字健康|數字健康的概念內涵、框架及推進路徑思考

【發布時間:2022.04.16 信息來源:世紀長河 中文站】

數字健康|數字健康的概念內涵、框架及推進路徑思考



導讀

本文提出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背景下的數字健康概念及內涵,歸納了數字健康的4個基本特征,分析了數字健康頂層設計需要進行的3個轉變,構建了數字健康框架。對數字健康推進路徑進行思考,特別強調數字思維及組織構建是數字健康建設的保障,平臺化是數字健康推進的技術載體,全過程、全要素數字化是數字健康建設的關鍵。

數字健康是步入數字時代需要深入思考的命題。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發布《數字健康全球戰略(2020—2025)》指出,數字健康被理解為“與開發和使用數字技術改善健康相關的知識和實踐領域”,包括更廣泛的智能設備,使用智能連接設備的數字消費者,與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和機器人技術相結合的健康服務等內容。
有學者認為數字健康是“使用信息通信技術來改善人類健康、醫療保健服務,以及個人和跨人群的健康”“利用數字媒體來改變醫療服務的構想和提供方式”等。有學者從實踐角度,認為數字健康是數字技術與醫療健康內容相結合的實踐形式,如:利用信息系統建立電子病歷,運用大數據挖掘消除健康風險,借助互聯網開展遠程診療等。有學者把醫療信息化服務、在線掛號咨詢和互聯網醫藥電商、互聯網醫院等均歸納為數字健康不同發展階段的內容。

  ◆  ◆

數字健康的內涵和特征

《“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提出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核心,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動力的發展愿景,是我國一段時期內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成為引領和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核心力量,將會深刻影響衛生健康行業,新的醫療服務模式、健康管理形態、行業監管要素及手段將會快速迭代更新。

在健康中國和數字中國建設的大背景下,衛生健康行業能否高效融入數字浪潮,加快自身數字化體系建設,提高衛生健康數字治理能力與數字服務水平,成為一個值得深入研究與探討的重大議題。本文對數字健康的內涵、特征和基本框架進行討論,明確推進關鍵路徑,以期為今后數字健康建設提供理論基礎和建設啟示。

1.1數字健康內涵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指出,要高度重視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醫藥衛生領域的應用,重塑醫藥衛生管理和服務模式,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服務效率。衛生健康行業從高增長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數字健康將成為促進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數字健康內涵可以理解為面向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要求,以數字或知識作為關鍵要素資源,以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等新型基礎設施作為重要載體,具備數字化升級、智能化應用、技術融合與創新等特征的一系列衛生健康服務與管理活動。數字健康將在技術、業務和治理層面為衛生健康行業發展帶來根本改變。

1.1.1 技術層面

體現在從信息化管理能力到數字化治理能力的變革,包括衛生健康行業信息化管理架構、業務架構、技術架構的重塑,使醫院信息化技術體系向更為開放的技術體系轉變,能快速部署并推進拓展醫院的信息化基礎,具備使用物聯網、泛智能、5G、視頻網等技術的設備設施的接駁能力,以及基于數據資產開展治理的能力。

1.1.2 業務層面
面對醫療衛生機構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針對醫聯體和跨域醫療聯盟、互聯網醫院等不斷變化的醫療服務模式,利用新技術完成醫療健康從提升效率到支撐創新,以及從內部管理優化向健康服務范圍拓展的轉變。通過數字化應用提升醫療機構、行業內部、衛生健康生態的業務協調和組織變革水平。

1.1.3 治理層面

數字健康是一個浩大體系,是衛生健康行業整體治理能力的提升,是衛生健康管理的動態升級,涉及衛生健康行業內部、與醫藥醫保部門,以及與外部環境(健康產業、社會公眾)之間的關系。更需要引起足夠關注的是,隨著信息技術發展,萬物互聯、萬物皆數,數字空間泛在化將重新鍛造衛生健康服務提供形態,對衛生健康制度、模式、監管和倫理產生深遠影響。

1.2 數字健康的基本特征

1.2.1 以繼承、轉型、融合、創新為特點的發展新階段

在信息化、“互聯網+”等發展階段的基礎上,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應用逐步豐富和完善,數字健康新階段在概念內涵、技術特征、服務模式等方面呈現出的交替上升和深度融合等,見表1。數字健康除利用數據資源優化現有服務體系、促進數字化轉型外,還會產生純粹數字化的“虛擬服務”模式,進而創新衛生健康行業的服務運行模式。

1.2.2 以數據作為關鍵要素資源

“十三五”期間,醫院信息化建設主要完成了醫院信息系統(HIS)、電子病歷、醫技等核心業務應用系統,互聯網+服務、預約掛號等便民惠民服務系統,以及績效管理、預算成本管理、資產管理等醫院運營管理系統建設;在區域衛生方面通過區域基本醫療管理、雙向轉診、免疫規劃等信息系統建設,實現了公共衛生、醫療協同、基本醫療等垂直條線管理,在行業內部的流程管理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進入數字階段,數據產生和流通速度前所未有,數字產品的多樣性極大豐富,數據鏈接的廣泛性和便利性凸顯。面對健康服務多樣化和生態化、醫療服務體系智能化、居民的健康需求碎片化和個性化等特點,衛生健康行業需通過數據收集、處理獲取真實信息和新知識,從而驅動精準決策來應對不確定性。數字健康以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將帶來衛生健康行業基礎設施的變革、生產要素的豐富、生產方式的革新、組織方式的重構、價值鏈的延伸、空間格局的調整等。

1.2.3 以感知、連接、計算為一體的數字化基礎建設

數字健康的技術基礎不是單一實現信息傳輸的技術,而是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為核心,可以聚合數據并利用數據的多種技術組合。新技術提高了數據感知和獲取能力,除了醫院的HIS、影像歸檔和通信系統(PACS)、實驗室信息系統(LIS)、電子病歷等應用系統產生的二維關系型數據外,還可以獲取大量的非結構化數據,如:物聯網設備采集的患者體征、設備數據、空間(溫濕度、能耗等)信息等,視頻網或5G采集的遠程手術、遠程檢查等視頻信息,語音設備識別采集音頻數據,圖像圖片識別技術采集并整理的醫學知識教材圖書、病歷信息等。

新技術提高了數據及各類信息的連接范圍,擴大了創新資源配置的空間范圍,從而為跨區域醫療業務協同、醫防融合、醫學創新提供了數據條件。同時,以算力、算法和模型為核心,通過對海量、多維、多種類數據的分析,形成專業化的算法,如:人工智能診斷模型、流行病預測模型、醫院后勤運營節能模型等,可以更好地賦能管理決策、臨床服務、健康管理等。

1.2.4 以智能化、萬物互聯進行動態協同與監管的業務形態

數據具有流動性強、可重復使用、使用不排他等特征,數字健康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信息技術為治理手段,以開放、協調、整合為治理策略,促使行業、產業、居民、社會力量等多元主體融合發展,形成跨層級、深度融合服務的組織運作模式,以滿足人民健康需求的核心目標。從體制創新層面來看,數字健康有望使衛生健康與醫保、醫藥、疾病控制等形成更好的行業互動;從管理創新層面來看,數字健康著眼于解決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業務的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從而實現全社會成員健康權利的最大化。

  ◆  ◆

健康中國背景下的數字健康框架設計
2.1 數字健康框架設計思路數字健康框架的核心目標是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強化衛生健康行業的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突出3個轉變:即法律政策標準要從醫療衛生信息化向數字健康生態構建轉變,技術設計要從傳統的以業務流程管理向數據作為關鍵要素轉變,應用范圍要從服務衛生健康行業的靜態管理方式向健康生態全過程、全周期的動態治理轉變。

2.2 數字健康框架組成數字健康的框架可以概括為以數據驅動的數字健康發展環境、數字健康基礎能力、數字健康價值體現、數字健康服務成效。見圖1。

2.2.1 數字健康發展環境主要指數字健康發展需要的法律法規、政策制度、標準規范等。面對信息技術迭代快、各部門業務需求高、健康服務行業和產業覆蓋廣等特點,需要完善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以及安全規范、監管細則等法律法規。尤其是數字健康引發的新的倫理問題面臨挑戰,數字健康需要適應循證標準、隱私、監督、問責制和公眾信任等要求,以及國家和國際社會對數據的治理及管理等。構建邏輯層次清晰的政策體系也十分重要,包括關于數字健康的頂層設計、指導推進、數據要素配置等相關政策。還需要加強數據資源管理、數據共享交換、數據開放與共享、數據安全管理和隱私保護等相關標準的研究與應用。
2.2.2 數字健康基礎能力打造完善的數字化基礎能力是促進數字健康邁向數字時代,從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按照國家數字化戰略布局,5G、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新基建已作為數字時代的公共基礎能力,衛生健康行業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泛智能技術、大數據等技術,盤活信息化存量,做大數字化增量,聚合智能化流量,按照點、線、面不同層面完成數據感知、連接、計算等數字健康基礎能力,實現人(機構)與人(機構)、人(機構)與物、物與物互聯互通的數字健康覆蓋,包括醫療衛生機構等各類“點”的數字化轉型,醫醫、醫防、醫保、醫藥、醫患、公眾等“線”型數字化連接,在區域“面”上實現分級診療、三醫聯動、全社會疫情防控、第三方醫療資源、健康產業等生態數字資源的聚合。

2.2.3 數字健康價值體現推進數字健康基礎覆蓋能力是為了更大程度上體現數字價值,主要體現在優化服務和創新發展2個方面。其中,優化服務是聚焦運用數字技術驅動醫療業務、服務模式的數字化轉型,將數字技術與醫療衛生服務融合,賦能行業發展;創新發展需要更多智慧和更長時間的戰略思考,前期互聯網企業通過感知、適應和利用數字技術成功驅動了商業模式創新,而衛生健康行業的數字化創新發展,需要在數字資源協同能力上給予更多關注,致力于數字信息共享和價值鏈快速響應并適應風險,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為代表的新生產力,以數據要素為新生產資源、以互聯網及物聯網構成新的社會關系,實現數字健康新模式構建。

2.2.4 數字健康服務成效數字健康更多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基礎構建,具備開放性、無邊界性、強互動性等技術特征,可以更好聚焦“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健康中國戰略主題,提高公眾的參與感、醫療健康服務多方的互動感、健康生態的包容度等。通過更好的融入和融合,真正使全民深度參與,健康受益?!坝脭祿f話,靠數據決策,依數據行動”作為共識,海量數據及分析模型與工具可以更好地服務醫療診斷、健康管理、行業管理等,從而不斷培育數字健康新動能、構筑競爭新優勢、改善民生新服務。

  ◆  ◆

數字健康建設的關鍵路徑

3.1 數字思維和組織構建是數字健康建設的保障

數字健康是衛生健康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衛生健康數字空間構建的重要過程。數字健康將影響衛生健康的業務模式變革,需要與之相匹配的、動態的、靈活的、可擴展的思維模式和組織模式支撐。

3.1.1 構建數字健康服務價值鏈是一個長期過程

數字健康的宏觀組織形態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雖然不能精準預測其影響和效果,但可以預見數字健康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健康服務的價值鏈。目前,衛生健康行業的價值鏈主要是圍繞具體的物質條件和衛生服務融合而構建,如:醫療技術、住院床位、醫生護士、醫療設備等。數字健康時代,獨立的數字交付和數字服務的價值鏈 [15] 逐漸形成,而且其內容會越來越豐富,數字產品將賦予衛生健康行業傳統價值鏈更多的功能,進而形成新型健康價值模式。

3.1.2 醫療衛生機構需要數字健康整體認知的躍遷

數字健康的中觀組織主要是在面對數字時代到來時,醫院決策者需要將數字健康業務模式、能力構建切實地貫穿整個醫院和各業務環節,充分動員全員參與行動,從信息化生產方式、業務流程、管理架構進行替代應用和優化,更加關注利用數字對傳統業務、管理、醫療和服務模式進行“重構”。

3.1.3 信息中心與首席信息官(CIO)的能力提升

數字健康的微觀組織關鍵是醫療衛生機構信息中心的數字化能力構建,數字健康戰略的落地更加需要數字化人才的支撐。數字健康的首席信息官(CIO)需要完成4個轉變:從單純的技術思維向全局性復合型思維轉變,從技術專長向多學科協作轉變,從面向機構內部向面向服務參與各方轉變,從功能構建的適能者向實現功能的賦能者轉變 。

3.2 平臺化是數字健康推進的技術載體

3.2.1 平臺化可提升治理方式和治理能力

平臺概念在衛生健康信息化推進過程中已不是一個新名詞。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間,國家大力推進以電子健康檔案為核心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以區域平臺實現公共衛生、醫療服務等業務的互聯互通和業務協同;在醫療衛生機構以集成平臺實現醫院內部主數據管理和業務系統的互聯互通;在互聯網醫院和互聯網診療過程中,通過搭建互聯網診療平臺,實現醫院服務覆蓋。數字健康提出的平臺化,不再是停留在技術實現層面的工具,而是構建數字健康整體發展的技術思路。數字健康時代,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可以基于平臺化能力,在以往層級化與垂直化運行框架中,適當調整各個相關部門的相對位置,從而促進其自身向扁平化與協同化組織結構有序變遷。平臺化組織體系可以為數字健康治理主體提供交互載體,適度擴大治理主體規模,對構建大衛生、大健康的發展格局,促進治理結構向政府、行業與產業、社區與公眾協同治理結構轉變。

3.2.2 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在數字健康推進中需要發揮重要作用

隨著醫改的深入推進,城市醫療聯合體、縣級醫療共同體、跨域??坡撁?、機構間的遠程醫療等協同大量出現,加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對醫療防控互動和政府社會各方協同的需要,業務需求呈現出碎片化、變化快、訴求多樣的特點,對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提出了新的建設需求和建設模式。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需要把原有孤立的、分散的業務系統重整,也需要利用平臺將區域核心業務進行賦能和復用,將數據、技術、業務優化提升為方便調用的能力支撐服務,更好地應對需求變化。

3.3 全過程全要素數字化是數字健康建設的關鍵

3.3.1 加強數字主體共治,形成良好的數據生態

目前,在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為核心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過程中,醫療機構單向上傳數據,醫療衛生機構存在“不愿、不會、不敢”報送數據情況,數據的獲得性、使用度、標準化不高。數字健康將促進醫療服務的單向鏈式向以健康為中心的全過程全要素網狀轉變,通過政府、醫療衛生機構、公眾及產業機構等各方數字主體共同參與,形成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數字多元主體治理機制,確保數據資源動態流動、合理授權、安全使用,構建數字健康發展基礎。

3.3.2 以數據為核心的整體網絡信息安全體系

我國對信息數據形成了全方位法律保護,《民法典》專章規定“隱私權與個人信息保護”;《刑法》規定了針對嚴重侵害個人信息的行為予以刑事制裁;在行政監管方面,形成了《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為基礎的法律架構。數字健康是以數據為驅動的建設模式,在利用數據資源優勢的同時,也要注意到數據及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數字健康的數據資源不僅是醫院信息化產生的管理類、結果類數據,還涉及物聯網、泛智能設備、視頻網、5G采集的數據,第三方服務機構的檢驗、基因等生物數據,藥品研發過程敏感數據,等等。單純強調技術防護已遠遠不能滿足數字時代的網絡信息安全要求,需要在國家安全整體框架下進行管理、技術等全方位動態立體防護。

  ◆  ◆

結論

數字健康是以數據作為關鍵要素,以新技術推進衛生健康行業工作模式和管理模式變革,并不斷創新模式的過程。隨著數字健康推進,數據資源量、數據管理能力將成為衡量衛生健康行業軟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以數據算力、算法和模型構建為核心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將迎來快速發展階段;以數據治理、數據標準、數據質量、數據安全及數據利用等為核心內容的知識管理能力建設,將極大影響衛生健康行業發展;以數據共享、數據使用為核心能力的產業發展將面臨全新的業態模式。數字健康的深度實踐,對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將發揮重要作用。

相關視頻

 

/body>,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播放,国产日本综合,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黄色视屏网站